【第一商用车网 原创】
2025上海车展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整车企业同台竞技的同时,动力电池品牌也在大秀肌肉:能量密度175Wh/kg的钠离子电池亮相、固态电池突破500Wh/kg、超充技术实现“5分钟520km”、电池回收构建闭环生态……
虽然乘用车电池仍是主角,但先进的商用车动力电池同样“光芒四射”。
车展期间,欣旺达动力举办了“重卡专用动力电池发布会”发布会,推出行业首款重卡专用大容量超充电芯。这款通过四大核心技术突破,重构新能源商用车经济性规则的重卡专用动力电池,成功引起了第一商用车网等专业媒体的注意——很有可能,新能源重卡行业将由此迈入“超充”时代。
上场即“王炸”:3.5C稳定充电,15分钟极速补能
作为行业内最早量产超充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全球超充电池技术引领者”是欣旺达动力的重要标签。不过,在今年以前,欣旺达动力更多是出现在乘用车圈子里。在第一商用车网的印象中,欣旺达第一次与商用车“搭上线”,是在2024年底参与“全国首条重卡货运绿廊”生态伙伴签约仪式。正是那一次,让我们知道,商用车动力电池赛道来了一位“玩”超充的高级玩家。
本次上海车展,随着欣旺达动力正式发布行业首款重卡专用大容量超充电芯,以及基于此超充电芯打造的重卡专用动力电池解决方案,标志着这位“玩”超充的玩家正式上场了。
据介绍,欣旺达动力此次发布的重卡专用大容量快充电芯,实现了四大核心技术突破:其一,整车15分钟补能,即充即走,该款电芯可以实现1.4MW超大功率下3.5C稳定充电,单次补能效率提升4倍。其二, 8年200万公里超长寿命保障,循环寿命突破6500次,较行业主流电池平均寿命提升50%。其三,全域安全守护,AI热管理算法实现热失控提前15分钟预警,极端工况通过率100%;第四,模块化平台,支持155kWh-804kWh电量灵活配置,适配80%以上商用车型。
“15分钟,准确一点来说是14分钟从10%充到80%,18分钟充到90%,这种体验将是颠覆性的。”欣旺达动力商用车船事业部营销总经理陈小源在接受采访时,用了“颠覆性”来形容未来这款产品投入市场的用户体验。这种颠覆性的体验离真实的市场还有多远?“目前的确是有些受限(配套设施),但从大方向看,我们对商用车超充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入局商用车即坚定选择超充,助力重卡进入超充时代
两年前,电动汽车超充桩逐渐盛行。无独有偶,在动力电池领域征战多年的欣旺达也是在这一年里入局商用车的。“两年前重卡新能源渗透率还很低,但我们当时坚定地选择走超充技术路线。”欣旺达动力商用车船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慧这样回忆欣旺达动力当年入局商用车行业的情况。
“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在2024年突破拐点,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去做超充的相关布局。实际上,欣旺达在两年前就看到了(商用车超充的)潜力,所以我们提前开始正向开发。那时业内其实并不看好重卡走超充路线。”陈小源补充说道。
如果说选择大于努力的话,在两年后的今天再回头看,欣旺达动力当初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2022年,重卡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为5.23%,其中纯电动重卡的换电/充电比是55:44,正是换电车型在新能源重卡市场风头最甚的时段;两年后的2024年,重卡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3.61%,纯电动重卡的换电/充电比变为37:63;2025年一季度,这组数字变成了19.71%以及33:67。上述数据说明,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而新能源重卡销量及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最大动力源来自充电型电动重卡。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观察,充电型电动重卡能撑起新能源重卡市场大半壁江山,除了有过去几年电池成本下降的“红利”,也离不开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精进。比如,欣旺达动力本次发布的重卡专用大容量超充电芯单体容量就达到了268Ah,系统能量密度>160Wh/kg,充电倍率达到4C,而这些指标未来还会继续提升。
“过去我们的确是在‘隧道’里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整个团队始终非常坚定。现在可以说是看到了曙光,我们相信重卡超充时代就要来了。”王慧表示。
碳达峰期限将至,商用车超充的“timing”就是现在
欣旺达为什么相信重卡超充时代就要来了?
先看需求。重卡需要超充吗?不夸张地说,太需要了。根据车联网大数据分析,在牵引车(重卡销量占比50%以上)的实际运营中,运距在500至1500公里的中长途干线运输占比最大,而这部分恰恰是新能源重卡目前难以参与的场景。为什么难以参与?现阶段新能源重卡仍存在续航里程短、能耗高、补能时间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痛点。
再看供给。重卡超充现在成熟了吗?超充能解决上述问题吗?单个主机厂或电池厂都不能,但“超充生态”可以。“这个事要做成,需要超充生态形成闭环。”王慧告诉第一商用车网。王慧所说的超充生态,最少需要四方力量共同参与,包括兆瓦级超快充网络(尤其是高速路超充网络)提供者、电池厂商、重卡主机厂以及物流运营商。
这样的生态,正在快速构建:2024年12月,“全球首个兆瓦级超充城际物流干线”在山东临沂启动,该项目计划建设112个全液冷超充场站;2025年4月,兆瓦超充解决方案在上海临港“交通强国1号站”正式启用。
实际上,新能源重卡的补能问题,主要痛点早就不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包括整车、核心三电以及超充技术),超充有效解决了补能时间长的问题,目前亟待完善的只剩配套设施。“我们对‘中国速度’非常有信心。”陈小源表示。陈小源对超充网络建设的信心,不仅来自基建赛道的“中国速度”。“超充桩前期投入是比较高,但一旦‘上量’,其‘翻台率’比普通桩高许多,成本可以很快分摊。这对司机、超充运营商而言是双赢的。”陈小源说的没错,对干线物流而言,超充节约的时间可以大幅提高物流效率,“油电补能同速”或许真的就要照进现实了。
“碳达峰时间节点马上就要到了,重卡作为汽车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降碳责任重大。超充能让之前许多不能电动化的重卡场景实现电动化,所以我们认为,重卡超充的‘timing’就是现在。”王慧从宏观角度描绘了重卡超充广阔的市场前景。
结束语
在新能源重卡领域,关于换电与充电的技术路线之争一直存在,未来或长期互补共存,原因很简单,场景多元化带来产品多元化。作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一超多强”中的“多强”之一,欣旺达认为选择前景最广阔的才是最优解,而从目前来看,选择超充就是欣旺达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