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262亿 净利润近6.7亿!中国重汽(000951)半年报藏啥玄机?

本站2025-08-28
20710

8月28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重汽集团济南股份累计实现重卡销售8.1万辆,同比增长14.1%;实现销售收入261.6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攀升。

1.png

聚焦细分市场,全价值链营销成效斐然

报告期内,重汽集团济南股份聚焦细分市场,深挖客户差异化需求,抢抓市场机遇,各项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向好,企业运营质量稳步提升。

重汽集团济南股份推动全价值链营销模式落地,产品在多个细分市场取得突破成果。集装箱牵引车行业市占率第一;柴油500马力以下、15NG560马力牵引车市占率增幅第一;4×2六缸车型中,载货车、厢式车、翼展车、冷藏车、仓栅车市占率均大幅提升,排名行业前列;6×2载货车市占率大幅提升;新能源渣土车市占率及排名均实现大幅度增长;随车吊车型、环卫车市占率增幅行业第一;全新一代豪沃TS7自卸车于2025年4月成功上市,打开公路复合重点细分市场,市占率快速增长;提前布局保障车市场,抓住机遇,市占率大幅增长;清障车保持高位增长,市占率行业第一。公司提前布局新能源领域,紧跟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推动业务稳步发展。海外市场借助重汽国际公司的完善网络布局以及高效战略突破,产品出口优势稳固,市场份额连续二十年位居国内重卡行业第一。

豪沃.png

核心竞争力分析

1、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深入践行“质量第一”管理理念,搭建问题处理流程,实现从问题发现到完全关闭全过程监控,促进问题持续跟进解决。持续开展体系成熟度、过程审核和专项审核等质量评价工作,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开展全面过程检查和触发式过程审核相结合。持续关注过程管控薄弱环节,将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问题纳入改进跟踪,强化责任落实,问题精确到人,提升问题整改关闭效率。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将质量管理工作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2、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资源统一调配,优化顺引排序清单,推行SPS模块,有效提升了公司物流管理水平。提高装配线柔性化水平,公司生产组织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确保急单快速交付,为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在研发创新建设方面,公司依托中国重汽集团强大的研发能力,全面构建动力系统核心技术、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三大核心技术保障能力;围绕传统能源产品综合竞争力提升、新能源产品和智能网联产品开发等业务,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车经济性显著提升。

重汽2.png

4、在运营管理建设方面,以“流程精确化、数据精准化、管理精益化、成本精细化”的“四精”管理为目标,持续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深入实施流程成熟度评价工作,促进流程赋能,强化流程指导作用,持续完善客户导向考核和问题反馈平台,激发生产一线主动管理积极性,实现了问题的高效解决,持续开展多能工培养,精益生产管理,增加人均效能。建立并运行全员降本协同机制,驱动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5、在服务营销建设方面,持续推进网络体系搭建,强化一二网培育赋能,强化授权管控,加强赋能培训。通过采用细分市场产品重构模型+细分市场调研,完成各车型主要细分市场型谱规划。创新推广模式,传递品牌核心价值观,贯彻执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全价值链营销手册,促进线上“引流”线下“成交”。持续推动全价值链营销模式落地,实现价值营销。以“温度+速度”的双重优势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让“亲人服务”成为用户坚定选择的核心支撑。

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及政策风险2025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相比保持增长,基建投资持续发力,为重卡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工程类需求支撑。“以旧换新”政策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重卡市场结构性增长。各地政策落地情况存在差异,政策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2、供应链风险重卡产业链较长,其中原材料涉及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皮革等行业。从中长期看,大宗商品供需关系有望逐步改善,但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存在一定的波动,从而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

3、产品竞争风险国内重卡市场已进入深度存量竞争阶段,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传统燃油重卡需求承压。油气价差影响天然气重卡销量。同时,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加速提升。叠加新势力企业入局,市场份额争夺更加白热化。

4、国际市场环境风险公司的产品主要借助于重汽国际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实现出口。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出口态势良好。但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产品出口可能面临地缘政治、国际形势恶化、海运费上涨、技术认证壁垒及关税成本上升等风险。

基于上述情形,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

一是精准制定细分市场产品组合策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价值营销;

二是继续投入研发创新,完善产品结构,精准匹配产品与服务资源,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是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工艺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多举并措提升整车可靠性;四是建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优化排产机制,稳定生产秩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效率再升级。

责任编辑:郝奇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